首页 > 股票投资 > 心理分析 > 正文

股市大众传播心理(二)

来源:【赢家江恩】责任编辑:meiying添加时间:2014-12-27 10:48:22
  然而,要善于把握传媒的基调,为自己做股票可以潇洒一点,为同是行家的朋友作判断可以轻松一点,而为非行家的朋友拿主意则难以潇洒,难以轻松,为股市大众评判股市更感笔重千斤,这是一个严肃认真的股市评论员所常有的感觉和态度。于是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当服友越想知道行家的真实态度时,行家却更为拘谨:有十分把握的宁说七分,有七分把握的宁说五分.有时干脆来个客观介绍,多空对之类的东西,叫人云里雾里,莫辩东西南北。这时我们最好是跟着他的思路走一道.他的内心感受不会不在文章中流露出来.或严峻,或活泼、或轻松、或凝重、观点是可以隐瞒的,情绪却无法隐瞒,一篇文章总会有个基调的。把握基调比寻句摘义更重要。当然,最好的顾问是自己。如果我们已经有了判断,我们完全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没有必要拘泥于传媒怎么说,行家怎么想,行家也是人,也有看花眼,说漏嘴的时候。

  其次,要注意传媒的不良暗示,暗示是传媒影响大众的重要方面,某些失当的言论和观点虽说不能直接作用于投资者,却会在投资者的意识深处理下定时炸弹,一旦时机成熟,就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如有—“段时间,某些传媒片面地强调风险,把股价不恰当地比喻为“洋泡泡”,这种比喻形象是形象,却抹煞了股票投资的本质。因为洋泡泡里只是一包空气、一旦吹破就一钱不值了,而股票却是一种投资工具,有其现有价值,理论期望价值和长期增殖价值,只要企业能够发展.不发生危机,无论市价如何跌,这些价值是不会消失的,何来“洋泡泡”一说?像这种极端性的言论虽说不会动摇我们对股市的评估,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培植了我们一种“彩票意识”,一旦时机到来就会发生影响,使我们更加惶惶而不可终日。

  再如“不经股灾的股民不是成熟的股民”,这句话我们不知听了多少遍了,但很少想到它的双重含义。因为大多数传媒在引用这句话时都是针对炒股炒得热火朝天现象的,殊不知“不经股灾的胶民”之所以不成熟,不仅仅在于不知风险之厉害,还在于抗风险的心理承受力较弱,不知股市高潮之后有低潮,低潮之后有高潮,所以一见不跌就人人赶快“逃命”,一退套牢就如末日来临。为什么美国二十年代末的大股灾会有那么多的人跳楼,而后来的几次股灾却少有这种事?为什么台湾90年的股灾虽然并不比美国二十年代末的股灾逊色,而投资者大抵除唉声叹气外,却无过于冲动的表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单方面强调这句名言,等于暗示投资者:跳楼的日子还在后头。所以,传媒对股市大众的暗示作用和潜移默化作用是不能忽视的。这方面,除了传媒本身要注意外,投资者本人也要学会辨别,提高免疫力,尽管某些失当的言论眼前对我们毫无影响,毫无损失。

  入门须正,思路须正,唯有如此,才能使我们在股市中走得更长、更远。看行家文章,除了具体结论外,也不妨多看看他立论的基础和他辨析的方法,后者恐怕比前者还重要一点。

郑州亨瑞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服务中心: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经三路
邮编:450002 网址:www.yingjia360.com

销售热线:0371-65350319
技术支持:13333833889

注册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