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投资 > 股票术语 > 正文

从紧的货币政策与其供需关系

来源:【赢家江恩】责任编辑:meiying添加时间:2016-02-14 09:52:48
  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指对货币政策松紧度的一种选择,从紧的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调整存贷款利率。是一种以控制通货膨胀,保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目标,以从紧控制社会信用总量、促进有效供给增加为特征的货币政策选择。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我国中央银行根据我国经济和金融运行的现实状况于1995年初提出来的。

  其主要背景是: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发展,各项改革和经济发展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能力明显增强,货币供应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上要是资源约束,而非需求约束;相当多的企业还没有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还存在着内在的扩张冲动;通货膨胀的压力仍然很大。因此,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坚决抑制通货膨胀,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文章来自赢家财富网http://www.yingjia360.com)

从紧的货币政策.jpg

  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世界各国宏观调控经验与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产物,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首先要求从紧控制社会信用总量,使货币供应量的增幅不过多地高于经济和物价水平增幅之和,坚持以抑制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坚持物价涨幅低于经济增长率。其次,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立足于总量从紧控制;并在总量控制下适度调整信贷结构。“适度从紧”体现为该紧的则紧,该放的则放。不是全面紧缩。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原则,是在总量上严格控制,保持一定力度,重点放在信贷结构调整上。第三,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一项中长期政策,而不是一项短期政策。由于我国农业基础还相当薄弱,国家财政困难难以在短期内扭转;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还相当严重,非短期内可以根本改变,企业经营机叙的转换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经济生活中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还没有完全消除。

  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还将是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选择。第四,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宏观经济政策,不光是金融部门的事情,需要其他有关的政策和部门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货币政策传导的基本过程.jpg

  “从紧”的货币政策与供需关系:

  “从紧”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调整存贷款利率。对于最为依赖贷款的行业——房地产业而言,无疑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首先从需求方看。2007年央行六次加息,连续提高的房贷利率,让房贷一族增加了还款压力。与此同时,也影响着一些潜在的投资者的购买需求:一是并不富裕的需要靠贷款买房的工薪阶层,一是希望通过贷款炒房的投机者。加息、提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购买第二套房首付等一系列措施,主要针对的是投机性需求。在广东等城市,这部分投机性需求甚至达到60%-70%,而据调查,北京的投机性需求的比重大约为30%,在“从紧”政策下,房价下跌的规律为从投机性需求比重高的城市逐步扩展到比重较低的城市。(文章来自赢家财富网http://www.yingjia360.com)

货币政策.jpg

  因此北京房价的下跌慢于广东,最近媒体也报道,2007年末广东省一些地方的房价开始出现下降,降幅甚至高达20%,北京少数房价出现了下跌。一方面,政府希望通过一系列“从紧”政策把房价控制住,“压”下来,而银行、开发商则希望“放”开来,在“压”和“放”之间有一种博弈,房价的下跌还需要一个过程。其次从供给方看。从紧政策针对的是整个经济层面的问题,但无疑对房地产业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从“紧”货币政策公布后,银行的第一反应是有部分贷款业务先停止下来,先行观望一段时间。开发商的资金流受到影响。而长期以来,开发商的运营模式是向银行借钱——拿地——再借钱——再拿地,银行多次提高贷款利率,不给开发商增加信贷额度,这对开发商资金流产生了重大影响,2006年10月自“从紧”货币政策正式实施以来,中原地产的新房交易量减少了20%。

  有关专家指出,在频繁加息的情况下,为了减少成本,防范贷款风险,开发商力图加快贷款资金的回笼,比如采取降价、促销手段,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供给;而从需求方看,房贷利率提高、购买第二套房首付提高,直接带来了购买需求的减少。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正在渐渐改变。专家们也建议,虽然每次只是小幅上调贷款基准利率,但对于背负房贷压力的工薪阶层来说,去年以来六次加息,综合起来,已让他们的压力增加了不小。在提高贷款利率等一系列“从紧”的货币政策下,有关方面更应该采取和落实住房保障政策,让更多人居有所住。

相关文章
郑州亨瑞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服务中心: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经三路
邮编:450002 网址:www.yingjia360.com

销售热线:0371-65350319
技术支持:13333833889

注册下载;